冰點通常是指淡水在0℃結冰,海水的凝固點是一個不確定的溫度。因為,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,所以海水凝固點的變化與海水鹽度和密度有密切的關系。當鹽度達到24.695的時候,海水較大密度值的溫度和冰點的溫度一樣,都是-1.332℃。
1.海水凝固點:
海水的凝固點低于淡水,并且隨著鹽度的增加而降低。當海水表面趨向于結冰溫度時,密度增大,海面海水下沉,引起水的垂直對流,進行混合。表層水開始結冰,析出鹽類而使鄰近水層的鹽度增大,使鄰近的海水的凝固點再次下降。因此,海洋只有混合均勻,從表層到海底各深度的水溫接近凝固點時,海面才會凝固結冰。所以,海冰不象湖水河水結冰那樣容易。
海水結冰的物理過程比較復雜。寒流天氣使海面氣溫下降,大風攪拌海水,使海水表層散失熱量,海水被冷卻。海水溫度下降。當表層海水的溫度接近海水密度較大值時的溫度,上層海水比重變大,產生下沉,下層海水比重相對變小,要上升到表層。表層與下層海水就會發(fā)生對流混合。結果,降溫過程把表層的冷卻水帶到下層,又把下層形成冰晶時放出的結晶熱帶到海面,海水再次冷卻,直到整個海水下沉上升水層的密度均勻穩(wěn)定才停止。當海水溫度下降到冰點并且繼續(xù)散熱時,海水就開始結冰。海冰的形成可以開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層,如果混合強烈直達海底,也可以在海洋底部結冰。
2.酒精凝固點:
乙二醇的含量為68%時,冰點可降低至-68℃!超過這個極*,凝固點反而要上升。 乙二醇是一種無色微粘的液體,沸點是197.4℃,凝固點是-11.5℃,能與水任意比例混合。
3.冰點降低:
日常生活中,我們需要降低水的冰點,使其結冰溫度低于0℃。如在藥物制劑的注射劑使用中,要求藥物制劑必須接近血清的滲透壓值(通常約為285mosm/kg)以便減少注射給藥時的不適感。常用滲透壓調整的方法有:冰點降低數據法和氯化鈉等滲當量法。
冰點降低數據法:一般情況下,血漿冰點值為-0.52℃。根據物理化學原理,任何溶液其冰點降低到-0.52℃,即與血漿等滲。等滲調節(jié)劑的用量可以式W= (0.52-a)/b計算。式中,W-配制等滲溶液需加入的等滲調節(jié)劑的百分含量;a-藥物溶液的冰點下降度數;b-用以調節(jié)的等滲劑1%溶液的冰點下降度數。